高血压健康常识
一、诊断高血压的最新标准是多少?
2005年《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》修订版规定:正常血压为:收缩压<120mmHg、舒张压<80mmHg。高血压定义为:收缩压≥140mmHg和/或舒张压≧90mmHg,高血压又再分为1、2、3级,相当于轻、中、重度高血压。收缩压为120-139mmHg和/或舒张压为80-89mmHg为正常高值范围。
二、什么是老年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?老年性高血压的特点是什么?
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:指收缩压增高( >140mmHg),而舒张压不高(<90mmHg),因多发于60岁以上老年人,故又称为老年性高血压。
老年性高血压的特点是:
1、以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为多见
2、常合并动脉粥样硬化(特别是大动脉)和心脏病等
3、常合并其它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:如糖尿病、肥胖、高血脂等
4、临床症状不明显,病人往往并不知道自己有高血压
5、血压波动幅度较大
6、体位性低血压多见
7、易出现“假性高血压”
8、更容易出现并发症
三、高血压病有什么危害?严格控制高血压有什么意义?
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,是整个“地球村”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,也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凶险“杀手”。我国高血压患者约为1亿人左右,而且高血压患病人数还在不断增长。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,至2020年,心血管疾病将占我国死亡原因的首位,成为名副其实的“第一杀手”。很多高血压患者常常这么问医生:我虽然有高血压,但平时感觉不到有什么症状和不适,那为什么还需要终身服药来控制血压呢?是的,高血压在早期通常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,但如果不及早治疗而任其发展,可能会出现严重的不良后果。高血压发展到一定阶段,可能造成血管壁增厚和弹性降低,使各脏器的血液循环发生障碍,最终导致多种严重的器官损害,出现一系列心血管并发症:脑卒中(中风)、心力衰竭、心肌梗塞、视网膜受损和肾脏损害等。血压得不到控制会使这些并发症会更早发生、更容易发生,而且血压越高,发生的机率越大。因此医学专家常把高血压称为“无声杀手”,治疗高血压是一种高瞻远瞩的做法,并不是以患者当前的自我感受为考虑。
四、哪些高血压患者可以采用非药物治疗?非药物治疗包括哪些方面?
所有高血压患者,无论是低危、中危、还是高危患者,都需采用非药物治疗措施。但中危、高危患者必须同时加用药物治疗。
非药物治疗是以改变生活方式,消除不利于身心健康的行为和习惯,以达到降低血压和减少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危险。具体内容包括:
1、减轻体重:建议体重指数(Kg/M2)应控制在≤24。
2、合理膳食:
①戒烟和限酒:高血压患者必须戒烟,同时限酒(每日白酒量< 20-30ml)。
②限制钠盐摄入:减少烹调用盐及含盐高的调料,少食各种咸菜及盐腌食品。每日食盐摄入 < 6克。
③减少膳食脂肪、补充适量优质蛋白质、减少含脂肪高的肥猪肉,增加含蛋白质较高而脂肪含量较少的禽类及鱼类。
④注意补充钾和钙:增加每日高钾高钙食物的摄入,如多吃绿叶菜、鲜奶、水果、豆类制品等。
4、增加体力活动:中老年人可选择步行、慢跑、太极拳、门球、气功等有氧、伸展、增强肌力的练习活动。运动强度需因人而异,以不感觉心累为度。运动频度一般要求每次持续20-60分钟,每周3-5次。
5、减轻精神压力,保持心理平衡。
6、其它方面。
五、高血压患者服药的注意事项有哪些?
1、不可自行停药:有的病人在服降压药物期间,出现时服时停的现象。要知道突然停药后,会导致血压反弹,对健康更为有害。因此,药物治疗应坚持不懈,时服时停是治疗失败的重要原因,而且还容易引起意外。
2、降压不宜过快:有些人发现血压较高,希望立即将血压降下来,而随意加大用药剂量,这样容易发生意外。特别是血压水平较高的中老年重度高血压患者,极可能引起心脑血管严重[FS:PAGE]病变!
3、睡觉前服药需慎重:睡前服药,两小时后药效达到高峰期,此时血压下降明显、血流缓慢、血液粘稠度升高,极易导致血栓形成,引发中风或心肌梗塞。
4、忌擅自乱用药物:降压药物有许多品种和类型,药理作用和降压机理也不完全一样,因此,高血压病人必须在医师的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。
5、禁忌不测血压服药:自觉症状与病情轻重并不一致,应定时测量血压,最好固定血压计,保证血压监测的稳定性。在医师指导下,及时调整药物剂量,巩固与维持临床疗效。
6、忌无症状不服药:有很大一部分高血压患者平时无头痛、头晕等症状(隐性高血压);或服药后症状减轻或消失自行停药。这样做的后果会导致血压再升高,很可能会诱发心脑血管疾患。
7、忌随便改变治疗方案:如果因病情需要而更换药时,最好不要突然停药,应在医师指导下逐渐调整治疗方案,以免发生血压反跳。
8、采用联合用药:联合用药的优点是可产生协同作用,以减少每种药物的用药剂量。绝大多数病人的治疗都应该是联合用药,且剂量和组合应个体化。